实施辽宁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及对策方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 有丰富内涵和明确要求。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 也是社会、文化和生态的振兴。对辽宁省“三农”工作来说, 是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和推进辽宁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来看, 解决好“三农”问题,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建立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一步优化农民创业就业的环境, 支持和鼓励, 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 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一、实施辽宁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对策: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发点, 建立现代农业体系
        创新绿色农业发展, 提升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水平, 扎实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 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推广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种养加全面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和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二、加强乡村文化繁荣建设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 开展各具特色、乐观向上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 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多种方式经营及监管, 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促进农村文化繁荣, 大力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发挥民间艺人作用, 以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建设为抓手, 深入实施文体服务工程, 构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开展好文化三下乡活动, 充分利用农村广播、电视以及手机短信和微信群等新媒体,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三、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设
        制定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 重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及户厕改造、美丽村庄建设提升为主要治理方向,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行动, 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 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 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试点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试点。加快推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试点, 探索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持续运营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四、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坚持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 真正使承包权稳下来, 推动经营权活起来。继续完成集体耕地的确权登记工作, 明晰集体资产所有权, 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平台, 积极研究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 健全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有效引导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 鼓励合作社之间开展合作与联合, 支持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
 
        五、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探索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和治理办法, 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模式, 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的村务工作环境, 在村集体重大决策上, 充分体现大多数村民的真实意愿。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培养村民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 营造自觉守法、办事依法的法治氛围, 打击农村违法乱纪现象, 维护农村社会公平正义。确保村民自治的法律保障和权限, 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的核心推动作用, 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 努力消除农村的陈规陋习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将道德规划融入乡规民约, 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六、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保障
        开展乡村致富增收行动。要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就业环境, 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支持返乡下乡人员领办或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创业。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健全投入保障制度, 金融多元投入社会积极参与, 新增财力重点向“三农”倾斜。积极探索新产业、新业态, 建立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 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机制;提高“三农”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监督考核, 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成绩考核作为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标准。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 切实保护好小农户利益。打造高素质“三农”工作队伍, 完善督考合一的评价体系, 积极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闲置资源, 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兴办企业,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补齐县域经济短板。(作者:李坤英 )

 

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究

下一篇:乡村振兴进程中“直过”民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在线咨询 400-666-8495